人民民主社会主义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开创社会主义再革命的新阶段

2019-8-29 09:4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32| 评论: 0

摘要: 开创社会主义再革命的新阶段 ____“中国毛派联合”《韶山会议纪要》 2015年12月26日至27日,来自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以及海外华裔的数十名“中国毛派联合”的代表,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2周年之际,于韶山和长沙 ...

             

         开创社会主义再革命的新阶段

                        ____“中国毛派联合”《韶山会议纪要》

      2015年12月26日至27日,来自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以及海外华裔的数十名“中国毛派联合”的代表,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2周年之际,于韶山和长沙召开代表会议。

      会议在毛泽东广场开幕。全体代表首先向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塑像三鞠躬,齐声高唱《东方红》,随后,高举“中国毛派联合”的红旗,在广场游行示威

        这时,法西斯专政机关,按照早已预谋好的计划,制造借口,抓走我们的总联络员同志,试图破坏会议举行。面对白色恐怖,会议代表没有退缩,毅然决定集体驱车去专政机关进行面对面的坚决斗争;同时,采取相应对策,立即将会议改在长沙继续进行。

        27日在长沙,会议继续进行。在联络员主持下,代表们分别就会议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和热烈讨论,顺利完成了会议预定任务,最后,会议在悲壮的《国际歌》乐曲声中胜利结束。

      韶山会议,主要有三项议题:

      1、总结洛阳会议以来的斗争经验。

      2、确定开创毛派斗争新阶段的政治任务。

      3、强化中国毛派联合的联系机制和斗争能力。

      会议圆满完成了预期的任务。

      韶山会议的胜利召开,证明中国毛派联合反对修正主义上台、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斗争在前进、在发展,更证明广大中国人民反对修正主义上台、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斗争在前进、在发展。中国毛派联合仅仅是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再革命力量中的一支先锋队。亿万人民正在觉醒,正在组织,正在行动。人民要革命,中国要进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任何反动势力,包括修正主义法西斯专政,都无法阻挡的。

      韶山会议的胜利召开,也证明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锻炼培养反对修正主义、坚持马列毛主义的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伟大战略部署正在起作用。修正主义反动派,可以一时推倒毛主席,可以一时抓捕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派,但是,他们推不倒毛主席留下的革命力量。相反,他们的倒行逆施,从反面再次教育了毛主席培养的革命事业接班人,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毛主席关于反对修正主义的思想、理论,更加激发了他们反对修正主义的决心、勇气。修正主义统治者那样仇视文革余孽,也从反面证实了一切反动派对无产阶级革命派决心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再革命这一事实的恐惧。

      “中国毛派联合就是在这样的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中诞生并成长起来的政治力量。    

        韶山会议的胜利召开,证明一切愿意反对修正主义上台,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同志都是可以团结的。韶山会议本身就是一次团结的会议。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持马列毛主义的指导,坚持反对修正主义上台、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大方向,理解团结的重要意义,敞开真诚团结的胸怀,团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我们正在逐步走向大联合、大团结,我们联系的革命群众的队伍越来越广大。

      尤其令我们倍感鼓舞的是,中国毛派联合的斗争,受到了毛主席司令部的几位经历了牢狱之灾而幸存下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指导。他们虽然已经高龄,但因为都曾经接受过毛主席的直接领导和教育,协助毛主席做过工作,尤其在文化大革命的复杂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经历过磨难,所以具有很高的马列毛主义水平和非常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在他们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们更有夺取胜利的把握。

      同时,我们还有一部分当年接受过毛主席接见、并在随后近五十年的严峻的阶级斗争中得到了锻炼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们是毛主席亲自培养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再革命的不熄火种。毛主席曾经接见过一千多万红卫兵,这些红卫兵中的大多数都不会忘记毛主席的厚望。这些同志虽然也已六、七十岁,但依然是目前这场伟大斗争的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中坚力量。

      正在如潮水般地涌入中国毛派联合的广大的中、青年革命同志,则是我们进行这场伟大斗争的主力军。他们大多来自广大工农群众(包括各阶层、各群体)和知识界、文化界的进步青年,他们都深受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深受修正主义法西斯专政的压迫,社会主义再革命的愿望最迫切,斗争意志最坚定,他们大多又有文化、有知识,并读过一定数量的马列毛著作,有初步的马列毛主义理论基础,他们是反对修正主义统治、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牢不可破的阶级基础,在他们的身上寄托着社会主义再革命必然胜利的希望。

      代表这些最基本最革命的阶级力量的韶山会议,体现的是阶级的团结,阶级的联合,阶级的觉悟,阶级的行动,是行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再革命的阶级准备,其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会议代表根据本次会议的主题和议题,再次发扬民主作风,遵守民主制度,畅所欲言,交锋辩论,最终实现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顺利地完成了本次会议的任务。

       现将会议达成的诸多共识以《纪要》的形式公布于众。

      1、会议首先强调,我们是马列毛主义的共产主义者、共产党人。毛派一语不过是在中国现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表达我们是坚持毛泽东主义,捍卫毛泽东主义,反对邓小平修正主义的阶级群体、政治群体。马列毛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列毛主义,读马列毛著作,是我们的不可动摇的基本功。一切毛派同志必须牢记,马列毛主义是不会自发地从自己的头脑里产生的,既使来自工农的同志,既使参加过大量阶级斗争实践的同志,都是这样。要掌握马列毛主义,要改造自己的头脑,只有听毛主席的话,认真读马列毛的书,认真钻研马列毛主义的理论。永远不要忘记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这个历史教训和为此付出的历史代价。越是工作忙,越是斗争复杂尖锐,越是要挤出时间读马列毛。这要作为我们中国毛派联合的一个政治原则为每一位同志所遵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不读马列毛,也没有发言权。

      理论要联系实际,读书也要联系实际。会议代表一致认为,联系当前的反修斗争大业,我们特别要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反对修正主义专制,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坚持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还要学习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二者都完全符合或大体符合我们面对的现实斗争的实际需要,都对我们进行当前的斗争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为了真正落实这一学习任务,保证和方便同志们学习,会议决定组织人力尽快编选毛主席和列宁的有关语录集。

      2、会议认为,斗争实践证明,洛阳会议纪要对于目前中国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矛盾、主要矛盾以及由此而来的革命性质、革命动力、革命形式的诸多分析,都是基本正确的,是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和贯彻的理论、路线、方针。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基本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基本开始。

      这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科学论断。

      只要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建立起来,不管因为怎样不同的历史条件而采取不同的政体形式,例如在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形式,这都意味着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全向完全的不断革命的逐步过渡的漫长历史过程。马克思最初从理论上提出了这一思想,列宁联系俄国的具体的革命实践,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毛主席又联系中国的具体的革命实践,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思想,正是在这样代代相续的实践摸索、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才诞生了伟大的马列毛主义的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

      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的基本点在于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斗争。社会主义的发展存在着两种可能的倾向、两种可能的前途,也就是说,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

      历史验证了这一理论。苏东和中国都并非偶然地发生了资本主义复辟。所谓并非偶然,就是说其中寓于着规律性。对于这种规律性,依然有待我们继续认识。

      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自1949101日始,但是,在1976106日被打断。历史的分期是要找出相对标志的。中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分界的相对标志就是1976106日的反革命政变。

      近四十年的铁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发生了彻底的资本主义复辟。中国已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且是法西斯专制的最坏的官僚垄断买办资本主义社会,对内压迫剥削中国劳动人民,对外依附超级帝国主义大国,并把资本的黑手伸向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这个事实验证了马列毛主义的社会主义继续革命理论,验证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确存在着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197610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分类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人民民主社会主义论坛  

GMT+8, 2024-9-29 07:24 , Processed in 0.21198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