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社会主义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项观奇--论实践过程中的主管认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29 20:26: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实践过程中的主观认识

                                   项观奇


        我曾做过一篇小文,论述实践的过程是实践和认识辩证统一的过程。可以说,实践的过程也总是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过程也总是实践的过程。谈论实践,是不能和认识割裂开来的,也就是说,没有不包含认识的实践过程。
        这里想对于这个问题再做进一步的论述,主要是想对实践过程中、同时也就是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认识的问题再做一点探讨。
        认识总是人的认识,是属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既然实践过程包含着认识过程,那就必然包含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事实也是这样的。任何人的认识都是人的认识,都是离不开人这个主观条件的。
        而一旦谈论人的认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的认识又总是、必然是离不开人的认识方法的。
        人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认识对象的感性材料。要想从这些感性材料中获得理性认识,是要通过认识活动的,不管是形式逻辑的认识方法,还是辩证逻辑的认识方法,总之是离不开认识活动的。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谈到了这种认识活动的16字方针:“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仔细研究毛主席提出的这个16字方针,可以进一步看到,如果要想实现这个16字方针,还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方法,不然落实不了这个16字方针。
        同样,毛主席在1963年所写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也写道:“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至于“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怎么“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主席在这里没说。如果推敲一下,我们很容易想到,在许多时候,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得并不少,但并不一定“就会”产生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就是变成了理性认识,也还有个对错的问题;再进一步说,不管是对是错,恐怕都不是自然而然变来的,而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运用一定的认识方法,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得来的。正确的认识,自然是和运用正确的认识方法相统一的,错误的认识则反之。
        由此可以看出,在谈论人的实践活动时,不仅不能离开人的认识活动,而且不能离开人的认识方法。认识方法是属于人的主观范畴的因素,是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主观认识活动。
        正是从这个事实、这个道理出发,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的认识方法,对于人能否获得正确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是实践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条件。从物质到精神阶段的实践活动是这样,从精神到物质阶段的实践活动也是这样。人的认识,体现了人从事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而人的认识,又是通过认识方法实现的。所以,人的主观认识介入实践活动,体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界活动的本质特征。
        在阶级社会中,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又是有阶级性的,因此,人的这种阶级性,就会必然地反映到人的认识活动中去,这就有了所谓“什么阶级说什么话”的道理。这就是说,人们的阶级性总是会必然地和人们的实践活动过程相统一的。这就像毛主席和邓小平两个人,都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但“从实际出发”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两个人却是完全对立的。认识、包括世界观,在这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决定认识、包括世界观的基础的基本的原因又是在阶级性。二人各代表着自己从属的阶级。
        因此,我们在探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时,不仅要关注实践活动的客观方面,而且要关注实践活动的主观方面,仅仅讨论客观方面是不够的,甚至是片面的,必须还要探讨主观方面,也就是认识方法方面。
        一个非常浅显的事实是,大家都去实践,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获得正确的认识?而有的人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除了客观材料方面的原因以外,例如调查不够,材料不够丰富,而没有正确的认识方法,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不动脑子,不会思考,也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原因。这是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的道理。其实,这就是主观认识方面出了问题,包括阶级局限,也是说的主观认识因素方面有问题。
        我们过去在批评教条主义的错误的时候,主要把这种错误的发生归之于没有从实际出发,而较少从认识方法上去作批评,去吸取教训。但实际上,教条主义者在这两方面都是存在错误的。教条主义者不从实际出发、是包括不从实际出发做分析研究这方面的问题的。只会简单地生搬硬套现成的教条,而不去动脑筋对自己需要认识的客观事物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这显然是认识方法上的错误。例如王明,前面犯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后面又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批评他没有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只会生搬硬套教条,这是对的。但是,也必须看到,他的认识方法、包括阶级立场,也是有问题、有错误的。既不会分析中国社会的具体的复杂的各种矛盾关系,又不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的立场,满身小资产阶级气味,结果,正确的意见到了他这里都变成了错误的教条,一会儿表现为左倾,一会儿表现为右倾,都表明王明在主观认识上总是不正确。
        大家都经常引用列宁的一句名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里的“具体问题”,可以理解为人们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就是要从具体的实际出发;这里的“具体分析”,可以理解为人们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就要善于运用正确的认识方法。对此,毛主席有一个生动的说法,叫做“开动思想机器”。
        弄清这个问题,在认识论上的意义就在于,要重视认识方法的学习和锻炼。
        我们常说,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就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又常说,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就有了剩余价值学说。这都是说的有了正确的认识方法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获得真理。
        我们常说一些伟大的思想家,认识深刻,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很重要的就是因为这些思想家的认识方法正确。毛主席说鲁迅的思想方法没有片面性,实际就是说的鲁迅的认识方法正确。我们都称赞鲁迅看问题深刻,入木三分,主要也是称赞鲁迅的认识方法非常人可比。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认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从认识论的角度谈问题,也就是从哲学的角度谈问题,这就是一个需要正确处理主观认识方法的问题。
        所以,毛主席历来非常强调认识方法的重要性。在著名的赞扬好八连的《三字经》中说:“分析好,大有益”。1965年,在关于哲学的谈话中,特别强调“分析和综合”是一对重要的范畴,而在哲学教科书中讲得不够。分析,就是分析矛盾,综合就是综合矛盾之间的关系,找出主要矛盾,找出规律性,完全是矛盾论的认识论,也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分析综合是在实践活动中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认识方法。毛主席强调要重视分析综合,也是从它是一种正确的认识方法的角度考虑问题的。
        毛主席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也是典型的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调查,就是在实践中尽量多尽量全面地把握客观世界的信息;研究,就是在实践中对已经获得的关于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的研究。“调查研究”四个字很科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很正确,很马列毛。
        说到底,人们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查,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进行研究的认识方法,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唯物辩证法,核心是毛主席所讲的“矛盾论”,而对于认识人类社会的社会科学来说,又必须把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不管是从物质变精神的阶段,还是从精神变物质的阶段,都要贯彻这样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也许只有这样去做,才能真正符合毛主席所讲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规律,才能正确回答毛主席提出来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2023年4月2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人民民主社会主义论坛  

GMT+8, 2024-5-18 12:03 , Processed in 0.56204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