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社会主义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生产力的再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生产力的再思考
                                         ——兼评“新质生产力”提法不妥

                                                                      项观奇


        总书记总想不断地给他的“习近平思想”增添一点理论内容,而且,现在开始毫不隐晦地不断地使用“我提出”“我指出”这种自傲的口气。
        这就使我想到,在进入主题之前,要先讲几句思想方法的问题。        
        喜欢吹,不管是自己吹,还是别人吹,其实,都是很愚蠢的,甚至是很愚昧的。因为,个人,不管是多么伟大的个人,相对整个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都是很渺小的;而且,就是极少数进入历史记载的人物,毕竟只是文字出现后这一段历史时期的事情。在更久远更漫长的还没的文字的历史时期,有无数对人类历史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并没有被记载下来,当然也就不会被后人纪念、崇拜。就是留下的一星半点的神话、传说,那也无非为了让后人继承历史经验而继续进步。今天,我们对许多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的先烈、先人的纪念,主要恐怕就是为了教育后人。而且,我们还要特别强调,作为共产党人,尤其不可以陷入个人崇拜、盲目崇拜的愚昧。主席批评过“大树特树”的错误。人,是吹不起来的;吹起来的只能是肥皂泡。这实际还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人生观的问题、思想方法的问题。
        书归正传。
        “新质生产力”是去年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概念。今年,开始大造舆论,大肆吹捧,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
        吹捧不是探讨真理,而是相反,会把错误硬说成真理。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吹捧,也没有摆脱这种低俗的套路。
        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说几句善意批评的话。


                                                                           一



        “新质生产力”既然谈的是生产力,这就使许多文章,都要从生产力的通常的概念说起,然后再说总书记的“新质生产力”是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
        我们也寻着这个路子谈问题,首先探讨对于生产力这个概念应该怎样正确认识。
        马克思主义所讲的生产力是指人类认识、利用、改造自然,从而获得人类所需物质资料的能力,是一种物质生产力。
        从最初的简单粗糙的旧石器,到如今的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数字技术,都体现了人类创造生产力、运用生产力,从而获得人类所需物质资料的历史过程。
        这是一个简单明了的事实。在这个事实面前,大家在认识上没有什么分歧。
        但是,在进一步探讨构成生产力的最基本的要素的时候,大家在认识上却发生了分歧。
        主要有所谓“二要素”、“三要素”的不同说法。
        当然,也还有其他的说法,例如把生产力分类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主体生产力和客体生产力;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和资本生产力;一般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等等。从原则上说,我不太同意这样的划分方法。
        我们讲的生产力主要是讲的人类的物质生产力。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总是表现为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辩证统一的过程。人之所以是人,人的物质生产劳动之所以是物质生产劳动,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基本特点的存在。物质生产力就是这样的一个物质和精神辩证统一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过程的产物。所以不能简单地割裂地形而上学地把这样一个辩证统一的实践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物质生产力,再划分为像上面所说的那样一些互相截然对立的生产力。而且,精神生产力这种说法,恐怕和马克思主义所讲的生产力的原意是相违背的。
        至于“二要素”“三要素”之争,在我们看来,不管是“二要素”的说法,还是“三要素”的说法,都是来自革命导师的论述,都是正确的。“三要素”多一个“劳动对象”,其实,“二要素”本身就是离不开“劳动对象”的。劳动者运用的劳动工具都是以特定的劳动对象为条件而产生而展开的。所以,在我们看来,两种说法没有太大太实质的分歧。
        如果进一步仔细想一想,我倒觉得还有两个要素是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个就是贯穿于生产过程始终的科学知识。有人把这个要素称之为渗透性要素。不管叫什么,这是物质生产力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
        道理很简单。劳动者只有通过这个要素,才能发挥劳动工具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从劳动对象获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资料。
        再一个是劳动者的劳动结合方式。革命导师有时使用“劳动方式”、“生产方式”的概念,也常常是指的劳动者的结合方式。其含义不是如后来斯大林所提出、也被我们通常所接受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道理也很简单。只要是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就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个劳动者的行为。就必然要有一个劳动者之间的结合方式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很重视“分工”的问题,有大量论述。其实,分工的问题,就是一个劳动者结合方式的问题。
        无论是纵看历史,还是横看现实,各种不同的劳动者结合方式,是和各种不同的生产力形式、生产力水平相统一的。
        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和大规模的农庄生产,其劳动者结合方式的不同,显然是与农业生产劳动工具的不同相联系、相统一的。一把镢头、一把锄头的劳动生产工具和一台拖拉机、一台联合收割机的劳动生产工具不同,必然会带来劳动者结合方式的不同。这正是物质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内容和要素。
        在毛主席时代,我们所创造出来的大规模的集体劳动的形式,就是一种很高水平的物质生产力。集体力,靠的就是劳动者结合方式的创造。劳动生产工具并没有变化,但是,劳动者的结合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带来了物质生产力的变化和提高。
        这样理解物质生产力的意义在哪里呢?
        一是,这是符合物质生产力所包含所必备的基本要素的。
        二是,这样理解物质生产力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就会更加明确劳动者是整个物质生产力中首要的、第一位的、能动的、最重要的要素。
        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劳动工具,是劳动者创造的、运用的;劳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运用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结合方式,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运用的;劳动者的地位和重要性就是在运用物质生产力从事物质生产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革命导师关于劳动群众是物质生产力的首要的最强大的力量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
        只要正确地理解了物质生产力的要素,正确理解了物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生产劳动过程,就很容易明白,邓小平所谓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现在说“邓小平理论”,其实,与其说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6:40 | 只看该作者
对邓小平的吹捧,还不如说是对邓小平的一种讽刺。毛主席对他们的批评倒是比较实事求是,邓小平是属于不读书不看报不懂马列毛理论的大党阀。希望现在的总书记以此为鉴,以此为戒,谨慎一点为好。
        科学技术是劳动者创造、发明的。科学技术是结果,不是源头,源头在劳动者——不管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是劳动者创造发明了科学技术。说第一,应该是劳动者。
        我们说解放生产力,实质上,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解放劳动者。社会主义对于发展生产的优越性,也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在强调生产力的历史作用的时候,绝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忽视了劳动者对于历史创造、历史发展的最根本的作用。总书记照抄教科书说:“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其实,这句话并不具有严格的科学意义。离开人,离开劳动者,生产力不仅不可能存在,而且不可能发挥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作用,也就很难说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正确的说法,还是应该从人们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去认识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革命导师谈论历史唯物主义,总是从人类为了解决衣、食、住、行的物质生产活动讲起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这样写的;恩格斯多次为《共产党宣言》写的序言也是这样写的;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还是这样说的。我们面对的、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历史。解释这部历史怎么能离开人、只见人不见物呢?看到人类从事物质生产劳动这一人类创造历史活动的最基本最根本的特点就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离开这一点,就会发生历史唯心主义或者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很容易明白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不能照抄教科书,不能犯小学生的错误,还是要用马列毛的思想方法去认真想一想。


                                                                          二


        搞清楚物质生产力的概念、搞清楚物质生产力所包含的基本要素的重要性在哪里呢?
        最重要的就在于,只有弄清楚了物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才能真正地正确地理解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而且,在这个问题上,充分表现出马列毛主义和修正主义在思想认识上的根本分歧。
        重视劳动者,重视劳动者的结合方式,以此为基础去看待如何发挥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以及劳动对象的作用,就会深刻认识到:处理好生产关系、也就是所有制关系的重要性。具体说,就是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也就是所有制关系的角度去解决解放物质生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问题。
        如果对物质生产力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物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片面的只是强调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忘记劳动者在物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地位,那就必然会脱离生产关系只就生产力、甚至只就科学技术去解决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实际就脱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包括生产力)、发展经济的路线,就必然地会滑向修正主义,搞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包括生产力)、发展经济的路线。我们40多年来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所谓“不管姓社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就是这样的一条修正主义路线。结果也就必然是,科学技术并没有发展起来,只有资本主义发展了起来。
        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中介。可以说,它既是物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不管姓社姓资”,实际上不可能不管,要么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的劳动者的结合方式,要么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的劳动者的结合方式,二者只能取其一。
        在我们看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找到劳动者的最好的结合方式,也就是劳动者的最好的社会生产关系,从而大大地调动起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即使运用同样的劳动资料,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物质生产力也可以高于、优越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物质生产力,更能体现作为物质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的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
        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不读书、不看报的邓小平,全然不懂这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很聪明,也很有政治能力,但是,因为他不懂马列毛,所以,他的聪明、才能,只能表现为鼠目寸光的修正主义的实用主义——“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他的认识倾向、认识水平的最通俗最生动最好的自我概括,也证明了决定了他不可避免地顶多只能成为一个修正主义者。
        十分遗憾,“新质生产力”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只好也做一点批评。


                                                                           三



         我们尊重原创者的原意。请看总书记自己对于新质生产力的解释和论述:
        “去年7月以来,我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2月中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又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我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主要考虑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一直在思考,也注意到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习近平在20届中央政治局第11次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许多政客们、秀才们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发挥、解经、吹捧,都是以总书记本人的上述论述为出发点的,而且,总是比总书记的错误走得更远,连对其进行批评的价值都没有,所以,这里就不去涉及了,只着重批评总书记提法的不妥。
        第一、这个提法其实是一句废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6:40 | 只看该作者
        正像总书记自己表达的,这个提法无非是指要获得一种新的生产力。但是,总书记有没有认真想一想,任何一种新的生产力,之所以新,不都是因为具有新质吗?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以铁器为标志的生产力,比之以石器为标志的生产力,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新就新在质的发展变化。如果放开视野看,难道任何一个新生事物不都是因为以新质代替、超越旧质吗?我们口语中常说的“过时了”,不就是这种新质代替旧质的通俗表述吗?如果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谈问题,质量互变规律不早就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吗?
        完全可以使用“新的生产力”易懂而又科学的说法,不比概括出一个“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好像这在理论上一种创造,就像总书记自己说的,是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这有点自吹。“新质生产力”的提法,没有任何理论创造的意义,不过是多此一举,废话而已。
        第二、总书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但是,在他对这一概念的阐发中,恰恰没有对“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作出理论概括和规定。
        你看,总书记说:“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一直在思考,也注意到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这是总书记“一直在思考”的结果。但是,看来,总书记喜欢思考,总在思考;但是,可惜,不善思考,不会思考,思考的结果也就不得要领。说是要做“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但恰恰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
        在中国,由于毛主席的提倡和工作,唯物辩证法是非常普及的,特别是毛主席的《矛盾论》一书,更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本里和课堂上解放了出来,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人人都能掌握的思维方法、认识工具。《矛盾论》强调要认识事物的矛盾特殊性,因为事物的矛盾特殊性决定着特殊事物的特殊性质,而这种矛盾特殊性又是由特殊事物所包含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这个唯物辩证法的道理告诉我们,认识一种具体的特殊的事物的性质,最主要最重要的就是要去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具体到我们这里讨论的生产力问题,特别是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问题,显而易见,要想正确地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矛盾事物的“新质”,就必须抓住这种“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就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居于生产力这个矛盾事物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的地位。很遗憾,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中,恰恰没有对当代“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的生产工具作出理论概括。这就使总书记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变成了一个缺少标志性生产工具的生产力概念,也就必然的造成虽然说了一大堆话,但是,恰恰没有说清楚到底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第三、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一下,总书记的这一大堆话所表现出来的总书记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上的错误。
        1、总书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
        这样说,并不是给“新质生产力”下定义,而是说的“新质生产力”是通过创新获得的。讲的是获得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而不是讲的“新质生产力”本身的含义。任何一种新的生产力的获得总是通过创新而获得的,并非创造“新质生产力”所独有,并非创造“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的特点。这算不上理论概括,不过是说了一句人所共知的实话。
        2、总书记接着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
        这句话表现了严重的思维混乱。
        这里谈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很宽泛的很大的概念。所谓“传统经济”,实际是指的一种生产关系、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力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概念。总书记在这里到底是说“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能够带来“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还是说“摆脱传统经济生产方式”,能够带来“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一种不合形式逻辑的思维混乱。
        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仅仅可以依靠生产力所能解决的问题,还涉及到生产关系的改造、社会经济形态的改造,正是这种改造给新的“生产力发展路径”提供了可能。在我们看来,这正是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越性所在,而总书记恰恰回避了这一点。到底怎么才能“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摆脱传统的“生产力发展路径”,从而获得“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并没有做出任何回答。
        3、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但是,这基本也是空话。不过都是指的“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最重要的问题,总书记恰恰没有说,就是,这种“新质生产力”是以怎样的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总书记大概没有深入思考过,只有以“新质”的生产工具为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才谈得上“高科技、高性能、高质量”等等这些优点。
        4、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总书记这样说,还是说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的,而没有回答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而且,我们要问,这里的“新发展理念”到底是什么理念?
        在我们看来,特别重要的是到底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理念、还是发展资本主义的理念?总书记用这种超阶级的“发展理念”代替了具体的所有制形态的发展理念,这就和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走到一块儿去了。
        5、总书记告诉我们,他的“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催生,讲的还是获得“新质生产力”的方法、手段,而不是“新质生产力”本身的含义。
        “技术革命性突破”突破什么?对于“新质生产力”来说突破什么?如何才能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总书记都没有讲清楚。
        而“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在我们看来,是在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的,而总书记在这里,恰恰又非偶然地把社会主义丢掉了。
        总书记强调:“去年7月以来,我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2月中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又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话,说的都不是一般生产力的问题,而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形态的问题,而一旦涉及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形态,首要的问题就是这种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是要搞社会主义、还是要搞资本主义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6:41 | 只看该作者
    6、书记说他的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为核心标志”。总书记这里以生产力的三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作为他的“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讲得不错;特别是提到“优化组合”,和我上面提到的“劳动者结合方式”意义相近。但是,还是没有强调指出,这种整体生产力的跃升是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跃升为前提的;而生产率的提高,是以生产力的提高为前提的。)
        7、总书记对他的“新质生产力”做了这样的概括:“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还是空话。这只是对“新质生产力”特点的描述,而不是对“新质生产力”内含的概括。只要是“新质生产力”当然是创新的;只要是“新质生产力”当然是优质的;只要是“新质生产力”当然是先进的。所以,这三句话,是空话、废话。过去,我就向总书记提过意见,批评他的文风带有严重的八股气,喜欢用排比句,结果把清晰的问题反而搞模糊了,而且让人不得要领。这里也是。改改吧,亲爱的总书记。
        8、最后,总书记总结说:“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总书记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在他的心目中,实际上暗藏着一个所谓“管理和制度层面”的问题,而这正是生产关系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问题。恰恰在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上,总书记还是没有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子,依然陷入了修正主义的思维,走“不管白猫黑猫”的资本主义的道路。
        这是我们和总书记分歧的实质所在。与其说是理论上的分歧,不如说是政治上的分歧、道路上的分歧;或者用一句老话来说,这种分歧不过都是阶级斗争的必然体现。这正是我们很认真地对待“新质生产力”这个提法的根本原因。
        好了,根据总书记自己的表述,我们逐一分析了他的理论意见的失当之处。良药苦口。总书记听不听,其实并不重要,我们的希望和工作总是放在人民群众的身上。
        我们最希望的只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明白:“新质生产力”提法不妥!                          
                  
        谨以此文纪念党的生日,不能忘记革命!
         
                                                                                          2024年7月1日于波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人民民主社会主义论坛  

GMT+8, 2024-6-29 13:33 , Processed in 0.2476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